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世界網絡戰已經打響
法報:世界網絡戰已經打響
【法國《費加羅報》11月3日報道】題:世界網絡戰已經打響
網絡戰已經打響。全球的網際網路已成為重要的軍事對抗之地。網絡攻擊最近一次被人提及是在今年8月,沙特阿拉伯的阿美石油公司和卡塔爾拉斯拉凡液化氣公司的計算機係統先後遭到一種名為“沙蒙”的網絡病毒的攻擊。一個名為“阿拉伯青年小組”的組織聲稱,正是出于對沙特王室與美國所保持的特殊關係不滿才採取了這一破壞行動。此舉導致阿美石油公司3萬臺電腦癱瘓。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表示,這可能是“私營企業迄今為止所受到過的破壞最為嚴重的攻擊”。阿美石油公司之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使公司恢復了正常運轉。
然而,一切並未就此結束:自今年9月以來,美國有6家大銀行一直受到一個自稱與“伊茲丁‧卡桑旅”有關的網絡小組的攻擊。到10月中旬,法國各大銀行的網站也感染了病毒。法軍參謀部的反網絡戰負責人阿諾‧庫斯蒂利耶表示:“這是海灣地區出現的第一個帶有政治戰略目標的網絡攻擊行為。”
在美國的一些人看來,這些攻擊行動的幕後指使者是伊朗。
要不要採取針鋒相對的回應?2010年,一個名為“震網”的蠕蟲病毒對伊朗的核設施發起了攻擊。伊朗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離心機遭到破壞,從而使該國的核武器研制進程至少被推遲了一年。“震網”病毒與其小兄弟“火焰”和“DUQU”病毒一樣,都是美國所啟動的代號為“奧運會”的網絡攻擊計劃的一部分,它有著明確的戰略目標:用網絡攻擊來取代預防性軍事打擊,而目的就是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贏得時間,就意味著讓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發揮更大的功效。
“震網”病毒的出現使得過去僅限于間諜行為的網絡攻擊出現了大的轉折。美國中央情報局前任局長邁克爾‧海登證實,“震網”病毒的運用是“第一次造成大規模硬件設施癱瘓的網絡攻擊”。
阿諾‧庫斯蒂利耶表示,幾年間,網絡戰成了“在戰爭中舉足輕重的一種戰略武器。各種形式的網絡攻擊層出不窮。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也承認,如今存在著出現“網絡珍珠港事件”的風險。他警告說,網絡已經成為“未來的戰場”。
網絡戰有朝一日會取代傳統的戰爭行動嗎?電腦病毒能達到與空襲或轟炸同樣的效果嗎?這一步現在來看還達不到。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所有人都在搞網絡戰。中國成立了一支擁有9600人的網絡部隊,而俄羅斯則很早就對這一領域有所投入。伊朗則在其位于納坦茲的核設施于2010年受到網絡病毒攻擊之後也成立了自己的網絡軍隊。
網絡攻擊是一種不對稱戰爭,它所針對的恰恰是對手最薄弱的環節。而這種技術也能被恐怖分子或那些瀕臨破產的國家所掌握。
與發展核武器相比,網絡攻擊不僅存在著成本低、時間短的好處,還存在著隱秘的特性:網絡的無國界性決定了一切攻擊都很容易被隱藏。與常規戰不同的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發達國家在網絡戰方面恰恰是最脆弱的。
今日外媒言論推薦:
中國海監船連續巡航釣魚島領海
日本決定研發無人機監視中朝
日媒:島爭重創日企業績
日報:東南亞成中美角力新舞臺
奧巴馬羅姆尼決戰“最後時刻”
美國大選“戰場州”一覽
美東海岸災後恢復面臨嚴峻挑戰
查韋斯“社會主義”電視劇開播
印專家:人民幣為何還無法替代美元
(未經《參考消息》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6 Nov 2012
訂閱:
文章 (Atom)